2019年11月11日下午,药学院第36期药学大讲堂在药学楼241顺利举行。主讲嘉宾为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药物代谢和药物分析研究所所长曾苏教授,现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和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大讲堂由药学院院长周德敏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周德敏教授代表药学院全体师生对曾苏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同时向在座师生介绍了北大药学院与浙大药学院源远流长的两院情谊。
曾苏教授围绕“肾细胞潜在耐药靶标SLC22A2的发现和验证”主题展开讲解。曾教授首先讲述了现在抗肿瘤药物的治疗难点,即化学耐药性。过去的药代研究往往只注重传统的ADME过程而忽略了与疾病本身的关系,这使得研究难以在此问题上取得突破。药物进入细胞的途径之一是通过药物转运体,本次讲座所涉及的SLC22A2便是其中一员,也称作OCT2转运体。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转运体的变异,化疗中产生耐药性的机制的复杂性主要源自于基因突变的多样。
曾教授随后讲解了肾细胞癌(RCC)作为一种常见的肾脏实体瘤,其耐药性的可能产生机制:由于摄取的转运体表达水平下降,引起肿瘤细胞中药物浓度的下降,最终癌细胞产生了耐药性。而OCT2转运体的表达下降与药物的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有关。基因组与表观遗传基因组的区别在于,基因组的改变是不可逆的,而表观基因组的改变是可逆的。DNA甲基化介导的RCC中OCT2低表达的机制可能是DNA甲基化抑制了MYC蛋白与E-box位点结合,干扰MLL1的催化活性,阻止组蛋白H3K4三甲基化从而抑制了OCT2基因的转录。一种对应的治疗方法是去乙酰化酶(DAC)与抗肿瘤药物联用。DAC不仅可以诱导SLC22A2增强表达,还可以抑制SLC22A2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从而增强疗效。
曾苏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在座师生热烈的掌声。最后,周德敏教授对曾苏教授做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曾教授常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文稿 霍怡然
摄影 韩晓旭
药学院团委